开元体育求是网赵梦姣:江从白鹭飞边转 云在青山缺处生在红军长征80年后的今天,能够代表求是网参加“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站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内心的庆幸早已化为欢忭鼓舞。能够把这次的采访活动变成一次对历史的倾听、对过去的缅怀、对未来的展望,用自己的方式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呈现给大家,这是极其有意义的,更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升华。
采访中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重走贵州长征路以前,这条路除了与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困苦”、“牺牲”等词汇相连外,还与“文化”、“美丽”、“小康”相连。路上的所见所闻都颠覆了我过去对贵州略显稚嫩的认知,取而代之的则是敬畏与钦慕。采访活动结束后,我对贵州感触最深的便是三个字:“爽”、“奇”、“醉”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用“爽”字来形容贵州,的确是名副其实。它的“爽”不仅体现在天气,还体现在它的味道当中。贵州的凉爽是出了名的,夏季最高温度平均在25--28℃之间,这与其邻省素有“火炉”之称的城市重庆相比,实为避暑胜地;贵州的小吃素以香辣著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当地人在运用各种干鲜辣椒原料的方法上十分考究,通过不同加工方式炒制、腌制出了不同的糟辣椒、油辣椒等特色风味,其享有盛名的遵义羊肉粉、丝娃娃等美食都充分诠释了“爽”这个字。当然,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每天我们的行程也可谓安排非常紧凑。自从来到贵州,我们的交通工具可以说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当地的飞机、高铁、大巴、小巴通通都体验了一遍。在五天的行程安排方面,基本都是从早上7点30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有时候加上路上所花费的时间与开会写稿的时间,每个人基本的工作时间都要超过12个小时,这一独特难忘的体验,也可以用“爽”字来形容。然而,即使是这样紧凑的行程,我还是感到没有看够贵州,没有了解透贵州,它有太多的故事等待我们一一去挖掘。
一是民族和谐发展之“奇”。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全省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7个,居住在贵州的布依族、水族和仡佬族人口均占国内本民族人口总数的95%以上。这在国内也是非常罕见的。
二是当地建筑形态之“奇”。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它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山地特色与民族特色,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巧夺天工。贵州民居具有依山就势、高低参差的特点,表现出独特的与环境结合的山地建筑形态。比如黔东南地区苗族吊脚楼、侗寨鼓楼等。这里我主要谈谈对鼓楼的认识,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当地居民告诉我,侗寨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是侗寨的象征,并不用来居住,在古代鼓楼是侗族人民侦查的“瞭望哨”;现在鼓楼是侗族人民娱乐、议事、祭祖的地方,既是侗寨的“”中心,又是文娱中心。可以说一寨建设之初,必先建鼓楼。
三是长征红色文化之“奇”。贵州在红军历史上地位的重要性是它“奇”之所在。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发生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整个长征乃至中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红军长中的几次非常重要会议,其中三次都是在贵州所召开的。历史上被称为“得意之作”的重要战役也发生在贵州,所以贵州的红色地位可见一斑。
黎平会议是中国伟大转折的开始,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4年12月18日,中央在黎平召开局会议,采纳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进军的正确主张,是中国党在长征中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起点,是中央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起点。
猴场会议被周恩来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它是在黎平会议之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央在县猴场镇召开会议,通过了在川黔边展开战略,建立新苏区的决定,此次会议统一了全党思想,为形成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是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在遵义召开局扩大会议,确立了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是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党在上走向成熟。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典范战例,是用兵真如神的真实写照,也因此被认为是他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1935年1月至5月间,与蒋介石各自指挥部队在黔、川、滇地带进行一场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最后所指挥的红军成功地突出重围,将蒋介石千方百计在赤水河两岸围歼红军的意图化为泡影。此次战役可谓真“奇”也。
贵州有一句文化旅游宣传语写得好,叫做“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州的“醉”不仅表现在它美丽的景色,以及当地村民的淳朴好客,其当地的几项支柱性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让人“醉心”。
贵州是我国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贫困成因复杂。不过在“十二五”时期,全省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493万人。这样的变化离不开贵州“脱贫”的努力。以“侗乡之都”黎平县为例,近年来高速公路与高铁的带动之下,黎平通过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与生态文化三轮驱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屡见不鲜,近些年还吸引了许多外省务工人员踊跃回家乡创业,其中不乏“海归”创业。
第一次踏进黎平肇兴侗寨,我们就“醉”倒在这样的美景中,映入眼帘的是极富当地特色的侗式大门,入寨后便是潺潺的小桥流水,干净整洁的村落,别有韵味的侗式小楼错落有致,炊烟袅袅。这里的村落充分利用了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积极“减贫摘帽”。村民罗嘉梅是一名80后“海归”,她告诉我们,“高铁开通后,要挖掘肇兴的美,就要让客人听侗话、学靛染、学刺绣,真正感受侗家人的生活。”
还有一处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当属贵州湄潭县湄江镇金华村的“七彩部落”。这个村子的美不仅赏心悦目,还有随时萦绕的醉人香气,处处飘散着清新的茶香与桂花香。茶海、七彩特色民居与绿水青山共同交织出了这样一个清丽脱俗的美丽村落。这里的村民2014年人均纯收入还只有11132元,而到了2015年,收入就突破了30000元;支柱产业迅速从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2015年3月,湄江镇党委、政府以全面深入探索发展农民股份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充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将多年积淀下来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建立了“家家是股东、户户能分红”的新型农村经营体系。金华村党支部冯燕青向我们自豪地表示,“我们从去年的村集体经济不到30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达到了180多万。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老百姓致富,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让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
“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仁怀市茅台镇以“国酒茅台”驰名中外,并形成了长江经济带上“绿色酱香带富一座城”的产业传奇。茅台镇上不仅满城酱香浓郁四溢令人沉醉,其古朴的建筑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让人不禁感叹,好一座酒城!近年来,茅台镇由过去的工业带酒的经济方式逐渐转向旅游业发展,实现了工业+旅游,酒+旅游,农业+旅游的趋势,全方位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要让旅游成为茅台镇的第二经济支柱产业。”仁怀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开亮自信地说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花灯戏《十谢党》发祥地的田家沟、“西部茶叶第一村”核桃坝村、“藤编名镇”板桥镇与“红色旅游村”枫香镇花茂村等等,它们都结合了自己乡镇的特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地大胆走出一条又一条特色之路。产业融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途径。“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是形成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新乡村旅游模式的催化剂,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升级、产品增值。看到这么多的村落由过去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经济繁荣,生机勃勃,我想,“长征路上奔小康”正当其时!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主战场,也是开展“互联网扶贫”、“扶贫”的主阵地、主战场。5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中,大家的心和乡亲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用自己扎扎实实的步子重新丈量了“长征路”,并用一段段接着地气、带着温度的笔触、声音和镜头,把贵州脱贫攻坚的新风貌、新变化立体地呈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虽然已经离开了这块红色的热土,但我们的心依然留恋那一次次短暂又美丽的“乡恋”;虽然和乡亲们依依惜别说再见,但我们的感情却时时“在线”。(求是网 赵梦姣)